朱孟楠

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现为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金融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兼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常务理事、福建金融学会副会长、厦门市政府首届金融顾问等。 长期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8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国家自科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50多项课题研究,出版著作和教材27部(含合作、参编),主要成果获人民银行总行、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国际金融学》(线下)、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国际金融学》的负责人和主讲人,曾荣获首届厦门大学十大教学名师、首届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全国金融学杰出教师等荣誉与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彭栋梁

理学和工学双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

曾任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委员会理事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会理事,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e Particle Magnetism。主要致力于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磁性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Adv. Mater.、J. Am. Chem. Soc.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30多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项13项,日本发明专利6项。

李菁

历史系博士,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理事

曾数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是厦门大学第三位走上百家讲坛的教师,其对红楼、清明佳节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在节目里讲述了《清明思故人》《大国清官:狄仁杰》等系列主题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响热烈。 主要从事隋唐五代文学和史学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专著《解读运河——大运河与唐代社会深层关系之考察》,论文《陆龟蒙所见晚唐太湖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大运河——唐代饮茶之风的北渐之路》《试析杜甫〈盐井〉诗中的井盐价格》《论司空图晚年心态的内在冲突》《商贾形象变迁与中晚唐文人价值观的转变》《邺城之围与杜甫的邺城诗述论》《贬谪对唐代文士创作手法的影响》《关于中国思想史影响中国文学史关系的思考》《中唐知识分子价值观念转变试说》《唐赋作意三议》等30余篇(部)。近年来独立承担或作为第一合作者参加的课题有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课题《〈樊川文集〉笺证》、省社科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土楼——中华人文“反应堆”》等。

岳光辉

博士,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现为中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能源环境科技协会理事、美国纳米学会会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应用物理 (APP)编委、Energy Eelopment Frontier副主编。入选厦门市 “双百人才”(2017),入选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福建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厦门市科技局评审专家,厦门市生态环境局评审专家,厦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指导教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等。 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140 余篇,论文共计被引用 3000 余次,h 因子 4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为技术核心骨干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曾获厦门大学“闽都•国际银行”奖教金(2018),“曹德旺奖教金”(2022)。为Nature material, Nature Nanotechnology,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gewandte Chemie, Nano energy,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J. Power Source, Appl. Phys. Lett., J. Mater. Chem., Electrochim. Act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国际国内知名学术期刊的通讯审稿人。

李振基

博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现为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科协委员、福建省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学会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出版《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江西九岭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等著作11部,生态学教材被57所以上高校所使用,为5所高校考研参考书,在国内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界有较大影响;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前期研究专项、863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为主完成的成果 “福建省7个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调查与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5年出版了著作4部,在自然科学进展、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第1或通讯)。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荣获第一届中国生态学学会突出贡献奖。

石慧霞

教育史博士,厦门大学档案馆馆长兼文博管理中心主任

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理事等。 在《中国高等教育》《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现代大学教育》《江苏高教》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萨本栋传》《抗战烽火中的厦门大学》,主编《厦门大学校史资料选编》(1992-2017);参与编著《厦门大学百年校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等。主要研究领域:大学历史与文化、校友与大学发展研究。

董建辉

历史系博士,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

现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民族问题研究学科评审专家,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咨询专家。中国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2006年入选厦门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荣誉称号。 1989年在人类学系工作至今,先后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文化人类学概论》《政治人类学》等课程。出版个人专著两部:《政治人类学》(1999)与《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2008),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社科基金课题各1项。在《民族研究》《新华文摘》《国外社会科学》《厦门大学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著作《政治人类学》获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获厦门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肖佳媚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管理和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的研究,现为福建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专家。先后参与多项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专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农业部近海渔业资源管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主持多项相关领域项目,共发表十几篇相关研究成果。曾参与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和知识讲座,对海洋生物学的科普工作有一定的经验。

祝婧媛

心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副教授

现为厦门市政法委心理专家组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现任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辅导员。

Top